【綜合報導】 2025年7月29日,國際金融市場迎來眾多重大消息,各地企業、政策機構以及金融研討單位陸續發表新動態,從亞洲到歐洲、從科技創新到傳統金融轉型,各項訊息交織,揭示出全球經濟正處於變革與調整的關鍵時刻。

首先,值得關注的是智慧科技與人才競爭的迅速升溫。據報導,首波“AI新秀”招募活動報名人數突破千人,甚至連醫生等專業人士也紛紛參與,加上微軟、日月光、宏碩等60家企業爭相卡位,這清楚地反映了當前金融與科技融合的趨勢,未來數位智慧將成為金融創新的重要驅動力。同時,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的跨界合作也在加速進行,例如玉山銀行與Google Cloud攜手推出AI金融顧問服務,這些布局標誌著金融業正努力藉由科技轉型應對全球市場的激烈競爭。

在區域經濟層面,香港市場近期復甦氣息明顯。不僅有“香港專資會”針對2025施政報告提出聚焦經濟等範疇的建議,還有多位業內專家對“三駕馬車”政策帶動香港經濟增長表示樂觀看法。與此同時,王道銀行亦在澳洲雪梨設立代表人辦事處,預計將深化台商海外佈局,進一步擴大區域金融影響力,展現出亞洲金融市場積極拓展國際業務的決心。

台灣方面,金融市場的動態亦頗為亮眼。永豐金證券成為首家進駐高雄資產管理專區的券商,其佈局不僅是金融投資服務區域網絡擴展的體現,同時也反映出台灣金融機構積極創新業務模式和開拓新市場的迫切需求。此外,有關金融建言的白皮書期中報告引發市場熱議,其中涉及降4項金融稅制及亞資市場聚焦家辦、證交稅等問題,顯示出政策制定者和市場參與者對金融稅改與監管創新的共同期待。

另一方面,全球宏觀經濟環境仍處於不斷變化之中。部分消息指出,美國知名投資人巴菲特曾全數清倉,專家由此警示股災風險可能臨近,加上《富爸爸》作者對美國債務失控提出嚴重警告,令投資者對全球市場前景愈發謹慎。此外,聯準會、韓國央行及其他主要央行在會議記錄中顯示,應對通縮與經濟下行壓力,各國央行可能進一步調整利率政策,政策變數增多使全球投資風險與機會並存。

同時,數位金融和穩定幣市場也迎來新的進展。香港金融監管機構近期透露,與金管局有接觸的部分機構正積極探討穩定幣掛鈎港元和美元的可能性,並規劃在最快明年初發牌,這一動作體現了全球範圍內對數位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高度重視。相關報導強調,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支付系統的效率,也有助於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從而促使金融創新步伐加快。

在不動產與永續發展領域,國壽環宇大樓預計於12月落成後獲得全球不動產永續評鑑的滿分殊榮,此舉成為全台唯一達到此一標桿的案例,也反映出不動產市場正朝向綠色金融與永續經營方向發展。與此同時,土銀發行10億元可持續發展債券,以力拚綠色金融市場,這種跨部門攜手推動環保和金融創新的案例,日益成為全球經濟新常態下的重要趨勢。

在歐洲和美國方面,貿易爭端和關稅政策依然是市場焦點。美中、歐盟與美國之間的貿易協議細節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有報導指出,川普政府在關稅問題上態度強硬,甚至有消息稱近期美國可能進一步加碼半導體關稅至25%,引發市場對供應鏈安全和全球貿易均衡的擔憂。與此同時,富達研究機構預測,隨著經濟不確定性上升,黃金作為避險資產未來或有望在明年底衝上每盎司4,000美元,這一預測再度引燃市場對避險資產的追求。

此外,業界內外還出現了不少涉及跨境並購、未來科技應用、環保投資與文化創意等方面的消息。例如,部分報導提及全球有數家知名企業正積極探索通過數據基建和雲端技術推動金融服務全面轉型,並以此作為與傳統金融模式區隔的重要舉措;同時,藝術與文化活動也在全球主要城市陸續展開,藉由推動國際交流,為當地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綜合來看,今日國際金融市場既有因科技創新帶來的蓬勃機遇,也有因全球貿易摩擦、政策調整及市場波動而引發的風險挑戰。各國政府、金融機構及投資者正面臨戰略轉型的重要時刻,如何在變局中尋求共識、提高市場透明度、加強跨國合作,將成為確保長期經濟穩定與增長的關鍵。隨著全球經濟轉型的步伐不斷加快,未來的金融市場必將在數位化、綠色化及全球協作的新趨勢中,不斷重塑新的格局,為投資者與企業帶來更多啟示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