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這個高度數位化的時代,網絡安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最新的資安新聞報導,2025年9月13日的新聞成為焦點,其中一則來自香港網安中心(HKCERT)的報導顯示,黑客正利用人工智慧(AI)技術進行武器化操作,並提出六大攻擊手法,該威脅的急速升溫引起了業界與政府部門的高度關注。另一則新聞則報導臺灣總統親自出席國家安全與經濟韌性論壇,強調建設一個安全、穩定、永續且不斷鏈的未來的重要性。這兩則截然不同的新聞,從不同角度折射出全球資安格局的變化與新挑戰,也讓我們看到了面對日益複雜的網絡攻擊手法,各國政府與企業如何積極採取措施以提高自身安全防護水準。

首先,來自香港的資安警訊顯示,隨著AI技術的進步及其廣泛應用,黑客也在不斷翻新他們的工具與技術,使得傳統安全防護系統變得相對脆弱。香港網安中心HKCERT近日發表的報告中指出,有關AI被黑客武器化的攻擊正在急速升溫,其主要攻擊手法涵蓋從社會工程到自動化攻擊等六個方面。這些技術包括:利用AI算法進行惡意程式的自動生成與變形以規避檢測;透過機器學習來分析目標系統漏洞後自動部署攻擊程序;利用深偽技術偽造官方文件或合法憑證進行社會工程攻擊;發動大規模分散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利用自動化工具模擬正常使用者行為進行持續滲透,以及最後以AI輔助的數據釣魚手法進行詐騙。

這種利用AI技術來進行武器化操作的趨勢,不僅令國內外網絡安全專家憂心忡忡,更迫使整個行業重新審視現有安全防護架構的有效性。專家指出,AI一方面帶來了技術革命,使企業能夠更快地處理信息並提高工作效率;但另一方面,它也為不法分子提供了一個高效且低成本的工具,使得以往難以實現的攻擊行為現在變得更加簡單、便捷。HKCERT的報告強調,面對這種新型威脅,各企業必須儘快更新和升級防護措施,從基礎的系統補丁管理到高階的行為異常監控,都需要引入更多的AI防禦技術以應對來自黑客的不斷變化的攻擊策略。

報導進一步提到,香港本地企業目前正積極搜羅並研究最新的AI解決方案,以期在自身的防禦體系中嵌入自動識別與分析威脅的能力。專家表示,這樣的趨勢如果能夠得到有力推動,將有可能大幅減少安全事件的發生頻率,同時也能夠在發生攻擊時更快地啟動應急回應流程,降低損失。然而,業內人士也指出,技術的更新換代必須與員工的安全意識提升及全方位的風險管理相結合,否則再先進的技術也可能淪為攻擊者的突破口。

與此同時,另一則資安新聞則將焦點放在國家層面的安全戰略與經濟韌性議題上。2025年9月13日,臺灣總統出席了國家安全與經濟韌性論壇,會上他強調,建立一個安全、穩定、永續且不斷鏈的未來,是臺灣在面對內外部威脅下必須堅守的理念。此次論壇的舉辦,除了反映出政府對資安問題的高度重視外,也顯示出台灣在全球科技變革中不斷尋求突破、維護自我主權與國際競爭力的決心。

在論壇上,各領域專家針對當前全球資訊戰爭以及網絡安全的新形勢進行了深入討論。他們認為,目前網絡攻擊手法愈發複雜、手段多樣化,加上地緣政治、經濟利益等多重因素交織,資安問題早已超越單一技術挑戰,進而演變成一個全國乃至區域安全的重要戰略議題。總統在會中表示,政府將持續推動跨部門及跨國界的合作,與國內外企業、學術研究機構和專業安全團體建立起強有力的聯防聯控機制,以防範來自各方面的威脅。

此外,與會專家進一步強調,如何提升經濟系統的韌性成為各界共同關心的問題。隨著數據、金融以及供應鏈等關鍵基礎設施逐漸數位化,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安全漏洞,都可能對整個運營體系造成嚴重影響。透過加強數位能力、提升科技創新以及擴大跨國合作,專家們呼籲政府除了從防禦層面積極應對外,更應從制度建設、人才培養以及國際合作上著手,以構建一個多層次、全方位的安全網絡。

從國際視角來看,無論是香港面臨的AI武器化威脅,或是臺灣積極推動安全經濟韌性建設,都清楚表達出在現代數位世界中,網絡安全與國家安全已密不可分。專家指出,未來不僅僅是針對單一攻擊方法的防禦行動,而更需要從整體安全架構、技術創新與管理機制等多方面入手,加強預防、檢測與回應的全鏈條安全保護機制。香港近期的案例表明,小規模漏洞可能迅速演變成大規模攻擊事件,而臺灣的戰略佈局則體現了政府在應對這種新局勢時的前瞻性與全局觀。

在這場全球資安攻防戰中,每一個國家、每一家企業乃至每一個個人都是潛在的攻防參與者。當現代科技進步使得攻擊工具前所未有的先進與強大時,只有全社會攜手合作、共同提升安全意識,才能更好地抵禦來自網絡世界的威脅。面對AI技術帶來的雙刃劍效應,如何在促進科技創新與保證系統安全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難題。

總結來說,2025年9月13日的資安新聞集中反映了全球資安領域正處於一個劇變的關鍵時刻。香港網安中心HKCERT警示AI武器化攻擊正迅速崛起,其六大攻擊手法無疑為我們敲響安全警鐘;同時,臺灣總統出席國家安全與經濟韌性論壇,強調打造一個安全、穩定、永續且不斷鏈的未來,這不僅顯示出台灣應對挑戰的決心,也引發了各界對於國家安全新形勢下應如何整合資源與技術來共同防禦網絡威脅的深入思考。面對這些複雜而多變的資安挑戰,未來的防禦策略必將更加強調跨部門合作、技術創新與國際聯手,共同構築出一個更為堅固的數位安全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