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2025年9月24日,在全球資安領域持續面臨多元威脅的當下,各式各樣的新聞報導接連登場,從政府法規修正、產業新合作、企業安全投資,到攻擊手法與駭客詐騙新伎倆的暴露,都構成了今日一幅多元、縱深的資安全貌。本報導將依照各大新聞來源,詳細綜合並解析當日發生的重要資安動態。
首先,針對新一輪AI攻擊與防禦挑戰,informationsecurity.com.tw 首度解析了名為ShadowLeak的攻擊手法。該報導指出,駭客利用AI代理程式,對服務端進行滲透,開啟了資安攻擊的新局面。與既有的攻擊手段相比,此次攻擊既隱蔽又具有高度針對性,使得企業和資安專家在防禦策略上必須重新思考如何對抗類似的AI驅動滲透攻擊。專家認為,未來應加強對AI技術的監控與評估,以防止攻擊者利用此技術進行更大範圍的滲透。
另一方面,網管人網站則披露了2025H1期間內,上演超過40,000起API事件的震撼數據,這一現象再次突顯企業在API管理與風險管控上的重大挑戰。數據洩露、錯誤授權及業務中斷等連鎖效應,均可能造成巨大損失。專家提醒,企業必須針對API的安全漏洞進行全面掃描,採取更嚴謹的身份驗證機制和實時監控系統,以降低因API問題引發的大規模風險。
在積極推動企業轉型及金融科技應用方面,重量科技宣布已獲得VASP(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的移轉商資格,此舉將有助於企業安全接軌穩定幣支付,為新一代金融交易平台提供安全、可靠的交易環境。隨著數位貨幣與區塊鏈技術迅速發展,這一認證無疑為企業在新興市場中樹立了一道安全防線,也為國內的數位金融服務帶來更多創新與應用空間。
在政策與法律層面,經濟日報報導,今日一紙總統令公布並修正通過《資通安全管理法》,標誌著政府在面對日益複雜的網路威脅與資訊安全挑戰時,正積極建立完善法制機制,進一步明確各部門及企業在資安防護上的責任與義務。隨著該法案的生效,不僅有望提升國家整體網路防護能力,同時也增加了違規企業和組織的法律風險,推動產業界更為積極地進行資安建設與升級。
從產業併購的角度來看,CIO Taiwan 的報導指出,業界領先企業F5已宣布成功收購CalypsoAI,旨在為大型企業整合先進的AI防護技術,構建全新一代防禦體系。這次併購不僅代表著企業在資安防護的投入,也反映出市場對於人工智慧應用於資安防禦的高度期待。隨著AI技術在安全領域實現自動化預警和智能防禦,其應用前景備受關注,未來或將成為企業必爭的重要競爭力。
駭客攻擊手法在今日也呈現出更加定制化、精準化的趨勢。科技島報導,本日有多起詐騙活動顯示,駭客正透過祭求職釣魚郵件的方式,瞄準電信、航太及國防等敏感行業。這些釣魚郵件以個性化定製的求職邀約為誘餌,成功吸引受害者點擊,進一步竊取個人及企業機密資訊。與此同時,科技島的另一篇報導則揭露了全新釣魚郵件手法的出現——駭客假冒GitHub官方通知,企圖竊取開發者的帳號密碼。這樣的情形再次提醒資安從業人員,務必保持警覺,定期更新安全認證手段與進行內部教育訓練,以防範各類社交工程攻擊。
在企業業務運營層面,ithome.com.tw 報導指出,知名汽車品牌Jaguar Land Rover於今日遭受網路攻擊,導致生產線暫停,預計停產時間延長至至少10月初。這起攻擊事件顯示,甚至在傳統製造業中,網路安全已成為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企業必須及早識別並修補系統漏洞,同時與資安專家協同合作,建立完整的風險預警和應急回應方案,防止未來類似事件發生而影響生產和供應鏈運作。
在國際合作與投資層面,蕃新聞今天亦報導,台灣政府資助興建索馬利蘭國家資料中心,這一計畫將成為東非地區以資安和資訊通訊技術發展的新典範。不僅有助於提升當地網路基礎設施和數位經濟,也為台灣企業提供了拓展國際市場與技術合作的新契機,促進區域內資通安全水平的整體提升。
此外,eettaiwan.com 的報導指出,隨著AI機器人和智慧載具應用的普及,近期已觀察到多起CVE漏洞現端倪。這些漏洞可能使得智能裝置面臨極大的安全隱患,從交通工具到工業自動化系統,一旦遭到利用,可能引發嚴重的安全事故。資安專家呼籲相關廠商及時更新系統補丁,加強漏洞掃描與風險評估,確保整個產業鏈的安全穩定運作。
最後,Business Wire 針對最新消息再度聚焦AI代理方案的應用,報導稱Obsidian Security推出了一款專為SaaS平台設計的AI代理防禦方案,核心目的在於保障雲端資料存取的安全。隨著越來越多企業依賴SaaS進行資料處理,這類防護方案不僅能夠實現更精準的訪問控制,同時也具備自動化監控及應急處理功能。業界認為,此舉將有效降低資料外洩及其他網路安全風險,為企業在轉型雲端運算時提供堅實的安全支持。
綜觀今日的資安新聞,可以明確看出,不論是政府部門、企業巨頭還是駭客組織,均在各自的領域內進行著針對性極強的動作。從新型態的AI攻擊、客製化釣魚詐騙,到行業並購和國際合作,此一系列事件不僅勾勒出全球資安威脅的多樣性,也反映出整個產業在應對日益複雜的網路風險時,正朝向更為科技化、智能化和規範化的方向演進。面對未來潛藏的各類挑戰,各界必須通力合作,加快技術革新與體系建設,共同守護數位時代的安全藩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