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市場波譎雲詭的背景下,2025年10月28日的國際金融新聞呈現出多重面向。從政策座談、高層會議、資本市場動態,到數位金融與科技創新,都成為各主要金融媒體和經濟部門熱議的焦點。根據多家權威媒體的綜合報導,全球主要經濟體正面臨美中博弈和各式結構性調整,而市場參與者則在尋找潛在機遇與因應策略。
首先,金融時報評論員針對日前引發市場關注的川習會議題進行評論,指出此次會議所反映的國際局勢緊張可能使亞洲市場面臨進一步波動;評論中提到,台灣憑藉強大的金融體系與創新能力,有望在局勢升溫時發揮關鍵性的穩定作用,進而抵抗北京在區域內的政治經濟影響。與此同時,央行對於網傳新台幣改版耗資500億元的謠言迅速出面闢謠,表明政策層面對市場傳聞維持高度關注,努力阻止無根據的消息引發市場不安。
在企業融資與創新領域,豐泊國際成功獲得7100萬美元融資,該筆資金除了用於平台開發外,更將重點投向人工智慧技術的提升,這表明全球資本市場對技術驅動型企業的信心依然充足。此外,星展基金會與富邦金等機構也先後推出針對樂齡市場及高齡友善服務的專案,進一步彰顯金融業在社會責任及數位轉型方面的雙重努力。
在區域資本市場方面,香港市場依然熱鬧。四家跨行業企業同日港股上市,募集資金總額超過185億港元,這反映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吸引力依舊強勁;同時,香港股市自年初以來上升超過三成,每日成交金額一度飆升至3000億港元左右。許多觀察家指出,這主要得益於市場信心回升與投資者對經濟復甦前景的樂觀預期。此外,與房地產和樓市復甦相關的數據也顯示,今年上半年樓市持續回暖,顯示市場資本流動在亞洲地區呈現多元化趨勢。
另一方面,來自中國內地的政策動向同樣備受市場關注。陸副總理在十五五規劃中強調,要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長同時大幅提升科技水平,這一舉措意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潘功勝則表示,中國將穩慎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不僅在計價、支付和投融資方面加強功能,同時也堅持打擊境內虛擬貨幣炒作,維護金融市場穩定。中國央行進一步表態,認為現有的穩定幣無法完全滿足監管要求,未來將加大力度打擊相關炒作行為,這對全球加密貨幣市場和數字資產的發展形成了顯著的政策信號。
在國際層面上,美中雙方正尋求在稀土、黃豆以及關稅等議題上達成新的協議,試圖在貿易爭端中找到折衷方案;與此同時,來自巴克萊銀行的消息顯示,該行正重拾在沙烏地阿拉伯的業務,擴大全球投資銀行業務版圖,這既反映出跨國金融巨頭的全球佈局,也體現出新興市場在全球資本配置中的戰略地位。
此外,數位金融和科技創新領域也傳來積極訊息。日本經濟部(METI)將舉辦GGX金融高峰會,預計邀請來自全球的金融領袖共商數位貨幣及區塊鏈監管議題;同時,eHKD「數碼港元」在第二階段試驗中,雖然重點放在批發市場,用例表現尚未顯著,但業界普遍看好數位貨幣在促進跨境金融業務中的潛力。這些舉措顯示出,從東亞到歐洲,全球各大金融中心正在加速從傳統金融體系向數位化轉型。
企業與科技創新同時也成為焦點。例如,智冠旗下的智雲科技攜手合作夥伴積極搶攻資訊安全市場;而FundPark則提出“Scale-Up as a Service”的商業模式,結合AI、大數據三大要素,構建新的成長引擎。這些消息讓人們看到,金融科技、生物科技和量子科技正交織出一個前所未有、充滿創新活力的新市場格局。
從市場數據來看,美元定期存款利率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大銀行間紛紛推出吸引人的高息產品,這不僅反映出全球資金成本環境的變化,也顯示投資者對市場流動性和收益的雙重追求。與此同時,根據北美與亞洲併購數據,全球併購交易在今年第三季度增長了10%,其中北美仍保持最旺狀態,而亞洲則局部受制於地緣政治與市場結構性調整,這為全球M&A市場未來的發展增添了更多變數。
在政策與監管方面,各國政府正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監控與規範。中國大陸在推動金融對外開放的同時,也在加強金融監管;香港方面,不僅在數位貨幣試驗及加密資產規範方面有所進展,廉政專員更首次出席南非的G20反貪會議,向國際社會傳遞出高度負責與透明的治理信息。台灣等地也在通過系列活動向世界展示其經濟實力與市場活力,進一步鞏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新高度。
綜合來看,全球金融市場正處於一個多變且充滿挑戰的時代。無論是中美貿易摩擦、貨幣政策收緊,還是區域資本市場的火熱表現,以及數位化與科技創新帶來的顛覆性變革,這些因素均在塑造一個更趨多元與複雜的國際金融環境。對於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而言,如何在穩定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最為重要的課題。從當前各地的金融政策、企業動態與市場反應來看,全球各主要經濟體正在共同探索一條適應高質量發展、風險可控與創新驅動的新路徑,為未來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