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綜合報導】在這個數位浪潮急速變化的時代,企業與公共機構面臨的資安威脅不斷演進。今天的資安新聞涵蓋多個面向,從晶片設計大廠環球晶在6月遭受駭客入侵,駭客聲稱六天後將公開被竊資料,到國際科技巨頭微軟在19日遭遇全球當機事件,引發多家金融及保險業中斷服務,乃至於AI安全與智慧製造新趨勢,顯示出資安議題已滲透企業運營與國家經濟的各個層面。

首先,經濟日報報導指出,半導體大廠環球晶在六月期間遭到駭客攻擊。據了解,此次駭客入侵的目標主要圍繞晶片設計及製造技術資料。駭客團隊在入侵後於本週宣告,距離發佈被竊資料還有六天,意圖透過公開資料來施壓和引起市場與客戶的恐慌。這類針對高技術產業的駭入事件,不僅影響企業機密技術的保密性,更可能對全球供應鏈和半導體安全產生連鎖效應。業界專家提醒,除了加強內部防護措施外,企業更需要與政府及跨國安全單位密切合作,以建立更為完善的應變機制。

另一方面,得安全與企業經理人雜誌關注到了AI系統安全的議題。在數位轉型及資料驅動經濟時代,AI被廣泛應用在企業運營、安全監控、客戶服務與風險管理等各個層面。然而,隨著技術應用的擴大,漏洞與風險也隨之暴露。得安全的報導中提及,針對AI系統的安全防護迫在眉睫,企業需要在AI算法及運算平台上注入更多安全審查機制,以避免因資料洩漏或系統漏洞而產生重大財務與聲譽損失。企業必須在推動數位創新的同時,將資安防護視為根本策略,整合人工智慧與網路安全技術,共同打造一個安全穩定的運行環境。

另一則經濟日報的新聞中提到,數位通與數發部聯手打造AI算力池。這項舉措不僅象徵著各界對於人工智慧技術大規模應用的信心,也反映出未來企業在大數據及運算資源上的更高要求。隨著算力池的建立,企業得以以更高效率處理龐大資料,同時在運算過程中也必須重視資料安全與隱私保護。在新技術應用於實際生產之前,對系統的資安防護以及與外部攻擊的防禦均提出了更高標準,成為業界共識與必修課題。

此外,微軟全球當機事件也成為今日資安新聞焦點之一。根據好房網News的報導,微軟於7月19日發生的全球系統當機事故,影響範圍迅速擴大到13家金融機構,保險業甚至遭遇中斷長達三小時的情況。該事件不僅暴露出雲端服務在大規模故障時的脆弱性,也讓金融及保險業者重新審視備援機制與業務連續性計劃。對於全球用戶來說,這次當機事件既是一記警鐘,也提供了企業加強網路韌性與跨系統協同合作的契機。

在此同時,RTI中央廣播電臺推出「串聯產業,共創淨零城市」節目,探討了產業界如何透過互聯網、物聯網及AI技術實現綠色能源與淨零排放目標。雖然該節目主軸在於環保與永續,但在智慧城市及數位轉型的進程中,其資料互通及網路安全保障同樣備受關注。節目中多位專家指出,如何在實現綠色出行與智慧生活的同時,建立穩固的資安防護體系,是當前政策制定者與產業界必須攜手面對的一大挑戰。

與此同時,醫療數位轉型也是今日討論熱點。資策會FIND在研討會中探討的「電子處方箋」案例,展示了如何透過數字化醫療服務改善醫療效率與減少醫療資源浪費,但也同時帶來個人隱私及醫療資訊保護的挑戰。隨著資料在雲端與大數據平台間的流通,如何確保病患敏感資料的安全傳輸與存儲,成為醫療機構需要立即解決的重要議題。專家建議,醫療行業應引入國際標準的加密技術及多層次身份認證機制,以避免駭客針對個人健康資料發起攻擊。

在智慧製造領域方面,iThome Online報導偉健康科技攜手國際製造大廠,共同打造數據中台,旨在賦能智慧製造的新未來。企業利用數據中台不僅能有效整合分散的生產數據,同時也能藉由即時監控與預警機制,主動防範來自外部的網路攻擊與內部資料風險。此舉不僅提升了製造業的數位轉型水準,也要求業界在技術創新之餘,必須將資安管理納入整體規劃,實現從資料收集到資料應用的全方位保護。

最後,CIO與企業經理人雜誌也一起聚焦於企業數位轉型過程中資安問題的重要性。他們指出,現今企業面臨的網路攻擊愈發複雜,從勒索軟體、釣魚郵件到供應鏈入侵,每一個環節都充滿著潛在風險。企業必須建立一套全面的資安生態系統,從硬體到軟體、從內部控管到外部監控,每一層面都不可忽視。透過跨部門的協同合作及持續更新的防護技術,才能在數位時代中持續保護核心資產與業務運行。

綜合以上報導,今日的資安新聞為我們呈現了一幅多元且複雜的畫面。不論是針對半導體技術的駭客入侵、全球系統中斷事件、AI算力平台的建立,還是智慧製造及醫療數位化進程中的資安挑戰,每一則新聞都在提醒我們,資安防護已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基本功。未來,隨著新技術的持續湧現與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展,資安風險將更加複雜多變。如何在推動數位轉型與技術創新之際,同時兼顧資訊的安全與隱私保護,依然是企業和政府需要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各方專家呼籲,除了技術升級之外,還須加強國際合作與資訊共享機制,從而構建一個跨國界、跨產業的資安防護網絡,為未來數位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