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綜合報導)2024年10月16日,全球資安領域傳來多項令人關注的消息,從中國產業協會呼籲對英特爾晶片的安全檢查,到HPE推出創新的網路管理平臺,再到Fortinet設備漏洞威脅、隱形滲透攻擊以及個資外洩事件,今日的資安新聞呈現出一個錯綜複雜、挑戰與機遇並存的多元局面。各大業者與研究機構紛紛以不同角度面對日益惡化的攻防戰,試圖為客戶與使用者提供更完善的安全保護與技術創新。

首先,中國產業協會近日發表呼籲,要求對英特爾晶片進行安全檢查,這一立場引起了業界及使用者的高度關注。協會認為,高通量的晶片產品不僅承載著龐大數據處理任務,也可能成為攻擊者的突破口。此舉可能進一步導致部分國家對英特爾產品實施禁令,進而影響芯片供應鏈的全球性穩定。業界專家指出,晶片安全作為整體資訊安全防線中的關鍵環節,其檢查工作的嚴謹性與透明度,需要各界形成共識,共同研議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HPE在資安與網路管理領域的創新舉措也成為今日熱點新聞之一。HPE推出的全新網路管理平臺,不僅為使用者提供了直觀、易於操作的介面,更透過持續強化的AIOps功能,幫助企業預測與應對各類潛在網路威脅。該平臺採用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架構,能夠在網路出現異常前自動偵測與修正問題,使得網路運維更加高效。專家認為,此項創新舉措將改變現有的網路管理模式,為企業帶來更強的資訊安全韌性,特別是在對抗複雜攻擊手法與零日漏洞威脅方面,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應變能力。

另外,針對Fortinet設備上持續存在的漏洞問題,資安界未雨綢繆。最新CVE-2024-23113報導指出,全球已有超過87,000台Fortinet設備面臨攻擊風險,使用者被呼籲儘速更新韌體。這類漏洞若被駭客成功利用,可能導致重要網路資源遭到非法存取,甚至造成企業營運中斷。對此,專家強調,除了及時更新補丁外,制定完善的風險評估與應急方案同樣迫在眉睫。

在黑暗角落的滲透攻擊方面,近日資安人科技網披露,黑客組織TIDRONE已鎖定台灣軍事及衛星產業,展開深度滲透行動。這種隱形而持續的攻擊手法,讓台灣高科技領域的安全防護難度進一步提升。專家表示,隨著攻擊者技巧不斷進步,傳統防護策略必須與時俱進,採用動態防禦、多層驗證及零信任架構等新技術,才能有效抵禦現代網路攻擊。

此外,台灣近期爆發的旅客個資大量外洩事件,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討論與擔憂。據報導,多達76萬用戶的個人資料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外洩,這為駭客提供了可乘之機,或可能成為詐騙、勒索或其他網路犯罪活動的工具。資安專家呼籲相關業者加強資料防護措施,並建立更嚴謹的身份驗證機制以防未來類似事件重演。

企業數位韌性方面,安碁資訊與多家企業攜手推出DDoS防護服務,旨在協助客戶佈署全方位的網路防護系統。隨著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DDoS)的頻率與技術不斷更新,此舉即刻引起眾多企業的關注。網管人雜誌報導指出,這項服務不僅能有效攔截大規模攻擊流量,還能迅速恢復正常運作狀態,大幅提升企業資料與營運的安全性。

在零信任技術方面,RevBits宣佈其零信任網路解決方案已全面升級,新增了遠端瀏覽器隔離模組。此項改進旨在加強對終端用戶的安全保護,防範惡意網站及網絡惡意軟體可能帶來的潛在攻擊風險。Business Wire的報導中提到,隨著網絡攻擊手段愈加多樣化,企業不僅需要依賴防火牆與入侵偵測系統,更應該從源頭上阻斷攻擊,採取綜合性的安全策略。

另一方面,與資安技術與網路管理相關的人才市場亦出現活躍跡象。近日,一家知名旅行社大力徵才,開出了高達1,500個職缺,並透過加薪及優渥福利吸引更多資安與網路管理相關專業人士加入。此舉不僅體現出企業對於資訊安全運營的重要性認識,也反映了整個市場對數位轉型與安全防護人才的急迫需求。

在其他相關趨勢方面,科技島報導指出,面對零日漏洞的興起,傳統資安工具已難以完全抵禦新型攻擊手法。專家提醒,惟有不斷研發創新技術,並結合AI、大數據等多項先進技術,才能構築更層次化、安全防禦網絡。而同一來源的另一報導則關注到擋廣告神器uBlock Origin在部分情境下遭到禁用,其原因與Google的政策調整及市場競爭環境變化密不可分,進一步引發使用者對於軟體開源與隱私保護的討論。

最後,臺科大主辦的IEEE通訊與網路安全國際研討會正如火如荼地舉行,全球資安與通訊領域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及分享最新的資安新趨勢及技術前沿議題。研討會中,不少專家闡述了當前網路威脅環境下,各行各業如何在技術、管理與政策層面實現多方協同防禦,為傳統安全技術注入新的活力。這些討論與交流不僅豐富了參與者對資安的認識,同時也為業界未來的防護策略提供了寶貴的參考依據。

綜合來看,今日的資安新聞涵蓋了從硬體晶片安全、網路管理革新,到漏洞修補與組織人才戰略等多個層面,充分展示了現今資訊安全領域面臨的挑戰與應對之道。各界關注者均認為,在全球化技術進程與網路攻防競賽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唯有持續推動技術創新、加強跨界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風險,確保各項網路服務與關鍵基礎設施的穩定運作。資安防護的未來,無疑需要政府、企業與學術界三方共同發力,攜手共創一個更具韌性、能夠迎接未來挑戰的安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