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全球資安領域再度迎來一連串引人注目的新聞事件,從業界大小企業到政府機構,都在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與機遇。今日的資安新聞報導涵蓋了從資安顧問與DevSecOps解決方案的推動,到駭客竊取思科及施耐德電機部分資料的安全事件;從探討2025年雲端運算趨勢的未來預測,到企業與政府相繼面臨第三方SaaS漏洞及中國駭客入侵的現實考驗,同時還有國內外學術與產業間的跨界合作,以及對於生成式人工智慧(AI)所帶來的深度影響之深入分析。以下便是各塊重點新聞的綜合敘述與專業解析。
首先,叡揚資安顧問近期推出的DevSecOps全階段系列方案備受矚目。隨著資安攻防技術不斷演進,不僅僅是單一的防禦措施,而是將安全性融入到開發及維運的全流程,成為現代企業必備的策略。該方案不僅結合了系統監測、漏洞掃描、及風險評估等多重措施,更強調從產品設計、開發、測試到維運階段全程植入資安智慧。這種跨部門、跨技術平台的整合解決方案,能夠有效降低因開發與維運環節出現漏洞而造成的風險,進一步提高整體企業資訊安全水準。業界普遍認為,此一方案能大幅減少企業因資安疏漏而蒙受不可挽回損失的機率,並助力未來的資安防護標準化。
與此同時,來自iThome Online的資安日報則爆出了駭客從思科以及施耐德電機竊取部分敏感資料的消息。這一事件再一次證實,即便是業界巨頭也可能成為黑客攻擊的目標,迫使企業不得不重新審視其網路防護策略。根據報導,此次竊取行動不僅暴露了網路系統中技術性的漏洞,更提醒大家,資安措施必須與時俱進,並從組織內部的安全治理、監控及事件應變等多個角度進行加強。事件發生後,多家技術專家呼籲業界加強內部安全審核,並在系統更新與補丁管理上不可有一絲懈怠。
在展望未來技術趨勢方面,科技島報導指出,2025年雲端運算市場將迎來多雲策略、人工智慧與邊緣運算的深度融合。預計在未來,企業不再依賴單一雲端服務供應商,而是會採用多雲環境以達到更高的靈活性與安全性;同時,邊緣運算與AI的結合可以幫助企業在本地完成即時數據處理與決策制定,大幅提升運營效率。分析人士認為,這種技術融合將重塑整個資訊科技環境,不僅改變企業內部架構,更會推動整個生態系統朝向高效能、低延遲以及更智能化方向發展。此項趨勢也為資安防護帶來了全新挑戰,因為多雲環境與分散式架構可能產生更多潛在的安全漏洞。所以,在追求技術革新的同時,企業必須同步構建更嚴密的安全防護網絡。
在企業資安防護方面,企業經理人雜誌深入探討了如何應對日益增多的外部攻擊與內部威脅。報導中指出,現今企業既要建立針對外部網路攻擊的防禦機制,也需加強內部資訊的保護與相關人員的安全意識培訓。只有將防禦措施與應急機制做到內外兼修,方能有效杜絕可能來自多方向的資安風險。這種以綜合管理體系為基礎的資安策略,正逐步成為跨國企業與政府部門的重要依據,也是未來產業標準化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另一方面,由於第三方SaaS漏洞的影響,美國財政部近日也受到駭客攻擊的波及,事件中中國駭客成功存取了部分員工電腦內的資料。iThome Online的報導指出,此次事件反映出外部供應鏈安全漏洞的嚴重性。供應商與合作夥伴的安全措施如果存有短板,將可能成為攻擊者鑽空子的重要入口。美國財政部的這次事件應為各大公共部門及私人企業上的一記警鐘,促使其必須進一步審查與加強第三方系統的安全防護措施,確保不因一環脆弱而引發連鎖反應,最終影響整體運作與國家安全。
此外,思科台灣與宜蘭大學簽署的跨界合作備忘錄亦成為今日熱門話題。此舉除了計劃在宜蘭大學設立AI實驗室以促進創新與人才培育外,也象徵著企業與學術界在面對數位轉型與資安挑戰之下,攜手共進、相互支持的重要性。合作雙方計劃通過資源共享、技術交流等多種形式,推動未來在人工智慧、資安防護以及新興技術應用上的深度結合,從而培養整個產業鏈的人才與創新能力。這種跨域合作模式無疑將促進業界與學界共同研發出更多具有突破性的技術解決方案。
在人工智慧與資安防護領域,資安院院長何全德也在近期專訪中闡述了生成式AI發展所帶來的巨大機遇與潛在挑戰。他強調,生成式AI技術在內容產生、防詐欺及攻擊預警等方面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潛力,但同時也可能成為駭客試圖避開傳統安全防護的新工具。政府及企業必須正視與調適生成式AI技術的深層影響,採取更為積極的監測與管控措施,才能在技術創新與安全防護之間保持平衡。這一觀點在業界引起廣泛討論,也促使各大機構開始重構現有資安策略,將人工智慧技術納入整體資安防護體系中來應對未來可能的新型威脅。
企業層面亦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安克諾斯(Acronis)近日發布了全新版本的Cyber Backup產品。該產品結合了永久授權模式及最新AI智慧防護技術,並與雲端異地備份系統完美結合,極大地提升了企業整體資料恢復與應急反應能力。面對日益頻繁且複雜的網路攻擊,企業應用這類綜合型防護解決方案,能夠在保障資料安全的同時,更快速地進行系統恢復,大大降低潛在損失。這一次創新發表,也印證了業界對於將AI技術與傳統資安防護手段融合的強烈期待與信心。
最後,不可忽視的是全球在密碼安全方面的最新調查結果。根據ezone.hk的報導,2024年全球十大最常被使用的密碼再次公布,並附上四大選擇密碼的技巧。這一報導凸顯了即使在高科技發展的時代,密碼管理依然是信息安全中最基本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環。許多網民為了方便,往往習慣使用簡單且易記的密碼,這為駭客提供了可乘之機。因此,專家呼籲每個使用者更新安全意識,採用更為複雜且獨一無二的密碼,同時輔以兩步驟驗證等技術,來加強個人及企業系統的防護能力。
綜觀今日的各項報導,不難發現,在快速變化的數位時代裡,資安除了需要依靠技術創新與跨領域合作之外,更需從戰略層面進行全盤思考。從企業內部的系統整合到外部供應鏈的安全檢測,從跨界合作的學研結合到AI技術在防護領域的應用,所有這些策略無不指向一個共同目標:在面對日益龐大與複雜的網路威脅時,能夠構建起一個既靈活又堅固的防線。未來的資訊安全工作,將不再僅僅是硬體或軟體層面的對抗,而是各領域間的一次大融合,涵蓋開發、運維、管理乃至人才培訓的全方位協同。因此,各界專家與業界領袖正積極呼籲,必須加快推動標準化與國際合作,共同應對這一前所未有的挑戰。
總之,當前資安事件與技術創新所呈現出的種種新情勢,不僅提醒我們必須隨時保持高度警覺,更促使我們深刻認識到:在風險與機遇並存的未來,只有不斷提升自身防護能力、深化跨領域合作與積極採用前沿科技,才能真正確保資料與系統的安全。面對這樣一個充滿變革的時代,各界必須齊心協力,攜手打造一個更加安全、穩固且充滿活力的資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