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3月12日這一天,全球資安領域傳來了一系列重大消息,無論是企業創新、政府政策、技術漏洞修補或國際駭客行動,都引起了業界與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從富士通發布新一代雲端AI平台,到各國政府與企業針對資安漏洞的即時應變措施,再到軍事資料洩露事件與跨國駭客攻擊行動,我們可以看到資安環境正以驚人的速度變化與進化。以下將從多角度出發,帶領讀者全面回顧當天的資安新聞重點。

首先,富士通今日推出的「Fujitsu Cloud Service Generative AI Platform」成為企業數據管理的新焦點。該平台以安全且高度彈性的架構設計,提供更為進階的數據管理解決方案,迎合企業在人工智慧與雲端運算融合時代下對資安要求的升級需求。富士通此次的創新不僅展示了品牌在雲端服務上的深厚實力,同時也表明企業對資安環境佈局的前瞻規劃,期望藉助新平台強化企業數據治理,降低內部資安風險。

此外,一起軍事資訊洩露事件也在今天備受矚目。據軍方消息,一名吳姓士兵的手機外流事件導致部分軍事資訊洩露,儘管涉事人員目前已退伍,但事件引發社會對於軍隊資訊安全管理的檢討。這起事件除了暴露出軍事裝備及資料保護的薄弱環節外,也讓公眾對於在移動裝置使用中可能發生的資安風險感到憂慮。專家呼籲,無論是軍方還是企業,都應加強行動裝置的安全防護與管理制度,從硬體到軟體全方位防範資料外洩風險。

在專業人才培育方面,國科會也於今日啟動了「資安女婕思」活動,藉由尋找優秀的女性資安專才來彌補資安領域中性別不平衡的現狀。此舉不僅有助於提高產業技術創新能力,亦是推廣多樣性的重要步伐。透過舉辦各類論壇、工作坊與比賽等活動,國科會希望吸引更多優秀的女性人才投身資安領域,從而打造一支更具競爭力與全球視野的資安專業團隊。

另一方面,在智慧城市與數位轉型的浪潮中,中市議員也呼籲,數位城市的發展必須把資安保護置於首位。隨著各項生活、交通、金融等服務的數位化應用逐步普及,資訊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發展安全可靠的數位基礎設施不僅能夠保護個人隱私和商業利益,更是保障國家安全及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石。因此,在智慧城市的進程中,政府部門、企業與公民社群都應共同關注並投資於資安技術的建設與維護。

同時,台灣的資安院在今日公布其2.0計畫,院長林盈達透露,未來將著重推動八大重點業務,涵蓋供應鏈保護、OT(營運技術)安全、以及扶植本土資安產業生態等方面。此舉不僅符合產業數位轉型的發展趨勢,也有助於提升臺灣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資安競爭力。資安院計畫與資安署攜手,全面提升社會及產業的資安韌性,以應對日益複雜的網路攻擊手法及全球供應鏈中潛在的安全威脅。

在技術漏洞方面,Apple今日即時修補了WebKit的一項零時差漏洞。據報導,這項被形容為“極度複雜”的漏洞已被發現並正在被利用,對於蘋果系統安全構成挑戰。這次修補措施展示了蘋果在面對突發資安問題時的迅速反應能力,也提醒開發者與使用者警惕系統新漏洞所帶來的安全風險。與此同時,微軟也於今天發布了3月份例行更新,針對多項零時差漏洞進行修補,有消息指出其中有6項漏洞已經被真實攻擊行動中利用。這些即時修補舉措再次體現了大型科技公司在面對網路攻擊不斷升級時的高度警覺與行動迅速性。

北韓駭客組織Lazarus日前被曝利用npm套件進行攻擊,感染了數百個系統。這起事件引起了國際間對於供應鏈攻擊的高度關注。npm作為全球廣泛使用的軟體包管理工具,一旦受到駭客入侵,便可能將惡意代碼傳播至全球各個角落。這起攻擊事件再次提醒企業必須對供應鏈進行嚴格的資安審查,並加強對於第三方套件的安全管理與驗證,避免在輕視小小插件的過程中埋下資安隱患。

另一方面,衛福部宣布正式啟動臺灣醫療資訊標準大平台,旨在推動醫療數據的標準化工作。隨著數位醫療的發展,醫療資訊的交換與共用成為提升醫療服務品質的關鍵。然而,如何在保障數據隱私的前提下降低醫療數據孤島問題,一直是業界爭論的焦點。這一標準化平台的推出,不僅有助於統一醫療機構間的資訊溝通,同時也為醫療資安防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根據最新的報告,2024年以來網路釣魚攻擊已成為主要攻擊入口,逐漸取代傳統漏洞利用成為駭客手中最常用的工具。釣魚攻擊之所以盛行,部分原因在於用戶對於假冒網站或郵件辨識能力不足,防護機制亦有待加強。針對這一現象,專家呼籲企業和個人均應提高資安意識,加強教育訓練,並採用多因素驗證等技術,有效降低網路釣魚攻擊成功的風險。

同日,凱鈿公司喜獲三項國際ISO資安認證,該認證標誌著企業在資訊安全管理系統上達到了國際水準,為企業在數位轉型過程中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企業數位化轉型及跨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這一認證不僅提升了企業形象,也為其他企業樹立了資安管理的標桿。

在製造業與工業控制領域,不少公司也加強了資安設計。MITRE EMB3D項目今日強調,將協助製造商設計具備資安強化功能的設備,提升設備在自動化生產中的安全性。另外,華擎旗下的東擎產品 iEP-5010G也成功榮獲IEC 62443-4-2認證,確保設備在工業網路環境中具備足夠的抗攻擊能力。這些舉措表明,從企業硬體到系統的整體設計,資安理念正逐步貫穿於每一個研發環節。

此外,Windows平台上的Remote Desktop App亦有新進展,針對遙控桌面應用進行了安全性提升與功能優化。隨著遠程辦公的普及,遠控應用成為網路攻擊的熱門目標,因此及時更新與強化資安防護顯得尤為重要。與此同時,Jamf與奧義智慧攜手推動零信任機制在製造業中的應用,此舉將有助於降低內部與外部間混合使用的風險,進一步建構一個由內而外皆受信任的安全架構。

儘管多項廠商與政府部門都在積極部署資安防護措施,但資安威脅層出不窮。今日一則關於雲云技術長不幸遭刺身亡的事件再度提醒業界,高層管理者在面對內部安全針對性攻擊或企業內部紛爭時也須特別謹慎。該事件中,行兇董事長事前甚至留下一封遺書,並點名數人,顯示個人恩怨可能對企業資安甚至產業生態產生深遠影響。這也讓人們進一步思考,現代企業不僅需要技術上的防護,企業治理及內部監管同等重要。

全球資訊安全的另一面向則是IT預算與採購的趨勢轉變。今日一篇針對服務業的專題文章指出,中小企業在數位轉型過程中應掌握五大趨勢,並合理規劃IT資安預算。只有在預算與技術投入上做到雙向平衡,才能真正實現從資訊安全防護到核心競爭力的全方位提升。

此外,桃園航勤也在今天推出了兩項計畫,旨在強化中高齡員工的管理技能與經驗傳承。隨著勞動市場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企業如何有效激勵並傳承資深員工的工作經驗成為不可忽視的一環。藉由推動管理技能提升與創新培訓機制,桃竹苗分署期望提高整體競爭力,並保障資訊作業的連續性與穩定性。

對於國內外資安生態系統而言,資安院2.0計畫的啟動無疑是一大重磅新聞。該計畫不僅針對八大重點業務進行佈局,還與資安署協力,呈現出全社會建構資安韌性的宏觀藍圖。新計畫的推動將進一步激活國內資安產業鏈,不僅在技術研發、標準制定、人才培育等方面有所布局,更在政策與產業環境的改善上起到示範引領作用。

與此同時,微軟與其他主要科技公司持續在例行更新中加強對零時差漏洞的防護。今天微軟發布的例行更新修補了7個零時差漏洞,其中有6個已被實際攻擊利用,這一事實再度凸顯了即時、安全更新的重要性。企業與用戶應當密切關注此類公告,及時更新系統,以降低遭受網路攻擊的風險。

同日,筑波科技攜手APREL推出針對AI伺服器、電動車通訊與電磁測試等領域的新技術與資安防護方案,這一合作旨在應對不斷擴大的應用場景對安全性的更高要求。該項目標誌著在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技術浪潮中,企業不僅重視技術創新,同時更加注重在每一階段能夠落實有效的資安保護機制。

在地方面向,位於西螺福興宮的13萬粉絲專頁今日卻因為駭客入侵而被改成西班牙文,該事件迅速引發當地政府與社群媒體的關注。雖然廟方已報警處理,但事件也提醒地方單位在網路資訊安全上的薄弱防護不足,必須加強對社群媒體帳號、網站及各類數位資源的安全防護,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最後,來自GoPlus Security的消息也引起了業界關注。該公司發布了一項434萬美元的回購計劃及200萬美元的用戶補償方案,旨在強化市場信心與保障用戶權益。這不僅反映出企業對於自身資安防護漏洞的高度重視,也代表業界在面對風險時,正積極採取財務與技術上的雙重補救措施。

綜上所述,2025年3月12日的資安新聞報導呈現出一個多面向、全方位且動態變化的場景。從企業雲端服務的創新,到軍事和醫療資訊保護的嚴格把關;從國際駭客組織的高技術攻擊,到地方社群面臨的數位入侵挑戰;再由高層管理治理到個人隱私保護,各個層面的資安議題皆在今天浮現出來。這些消息不僅反映出網路世界日益複雜的安全環境,也強調了在數位化的浪潮下,企業、政府與所有使用者必須保持高度警覺,並持續投入資源以確保資訊與數據的安全。面對如此瞬息萬變的資安局面,只有建立起全面、協同與持續更新的防護體系,才能在未來迎接更多挑戰並保障整個社會與經濟的穩定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