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國際金融市場迎來一系列深具影響力的改革與動態。一方面,香港再次掀起創新浪潮,推出了《數位資產政策宣言2.0》,此舉被市場廣泛解讀為香港欲搶攻Web3亞太中心的戰略部署,使得新加坡在區域金融科技競爭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新政策的核心是促進數位資產交易、加強發行的監管框架以及建立完善的市場生態體系,此舉既是對全球加密貨幣熱潮的積極回應,也是對數字金融未來趨勢的有力布局。
金融資訊分析人士指出,香港此次政策不僅在金融科技領域展現出大膽創新,其背後更有中央政府的堅定支持。與此同時,國際間對人工智能在金融服務業的影響也持續關注。畢馬威中國最新發布的銀行業調查報告顯示,隨著AI技術深度應用,傳統銀行工作流程正在被重新組織,部分職能甚至出現由機器人取代的現象。經濟日報和鉅亨號等媒體也紛紛報導,銀行行員被AI取代的趨勢已成為不可逆轉的現實,原因包括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以及數據處理能力的全面升級。
此外,日本在人工智慧應用於金融領域的探索與挑戰也成為國際議題。日本推動的金融科技轉型正面臨技術與監管多重挑戰,其中既有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的疑慮,也有與現行金融監管體系脫節的問題。市場專家認為,只有國家層面與業界共同攜手,才能更好解決這些挑戰,實現技術與監管之間的平衡。
不僅如此,DeFi領域出現的流動性分散危機亦引發市場熱議。多鏈環境中高達50%的流動性影響生態穩定性,這一問題讓業界意識到,分散式金融機制在帶來創新機會的同時,同時也增加了市場風險與不確定性。市場參與者呼籲加強跨鏈溝通與協同,構建更加穩定的資本市場。
在宏觀經濟層面,全球央行正面臨貨幣政策的“兩難”選擇,全球市場波動加劇使得各國央行在刺激經濟與防控通脹之間必須謹慎權衡。陸續有消息傳出,包括中資與西方國家在貿易、制裁以及出口等方面的新政策動向。美國和中國在某些關鍵產業,如稀土出口與反傾銷措施上持續摩擦,這些動態不僅影響雙邊經貿關係,也對全球供應鏈與市場情緒產生深遠影響。
進一步來看,香港及澳門等區域也在積極尋求通過創新手段來吸引國際資本。香港在國安法五周年之際,由政府高層發表的講話中強調,嚴格的國家安全體系不但沒有阻礙營商環境,反而成為吸納投資與穩定市場信心的基石。與此同時,澳門推出科創債發佈認證標準,試圖借此打造現代債券市場新格局,企圖為本地金融市場注入更多創新資本。
人才亦成為金融科技轉型不可或缺的動力。今日舉行的國際人才職業博覽會以及2025第二季國際創新人才職業博覽會上,均透露出未來數年對創科與金融科技人才需求將大幅攀升。政策寬鬆以及政府與業界聯合推動的人才培育計劃,正逐步形成一個多層次、跨領域的創新驅動生態。市場觀察者認為,隨著技術不斷突破與應用不斷擴展,人才紅利將為全球金融市場帶來更強大的增長動力。
當然,在這波創新浪潮與全球市場政策調整的背後,也有聲音質疑此次政策變革是否能在現有的市場風險中穩固立足。金融專家們針對香港經濟前景的發展給出不同意見,部分聲音認為金融及經濟風險仍將持續,但歷史經驗同時證明,市場充分的韌性和調整能力往往能使經濟在逆境中重新崛起。陳茂波等政府高層及行業領袖在公開場合均重申,市場有能力應對各類挑戰,並認為在國際競爭中,香港憑藉其成熟的基礎設施、完善的監管體系及與內地緊密的經濟聯繫,未來依然能保持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綜合來看,2025年的國際金融市場正處於轉型關鍵期。在數位資產政策、人工智能驅動下,金融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革傳統金融服務模式。同時,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調整、貿易爭端與地緣政治摩擦,則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不確定性。但正是在這樣的挑戰中,也孕育著無數轉型與創新的機遇。未來,如何在跨界合作、技術應用與監管創新之間取得平衡,將成為決定各國、各區域金融中心競爭力的關鍵。整體而言,從香港新政策的發布到國際市場策略的調整,全球金融市場正步入一個更加多元、數位化與智能化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