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2025年7月13日,各大金融市場及政府部門紛紛傳出重大消息,為全球經濟形勢帶來大量資訊與多元觀點。美國方面,白宮經濟顧問哈塞特在針對減息議題發表評論時指出,只要有充分且合理的理由,甚至連特朗普在現今政局中都有權決定是否解僱聯邦儲備主席鮑威爾。這一言論迅速引發市場各界關注,因為此舉不僅關乎貨幣政策調整,更反映出美國內部政治與經濟決策之間的微妙博弈。不同金融機構,如摩根大通與花旗集團,對Fed是否降息也持有不同看法,其立場分歧顯示出全球主要金融仲介在解讀美國現行政策的路徑上有著各自的邏輯與風險控管考量。

在此同時,另一邊廂香港政壇及經濟領域也傳出振奮人心的消息。香港特首及顧問團近日舉行了連續三日的午餐會議,圍繞《施政報告》及政策執行做深入探討;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多場公開場合表示,香港與泉州之間的經貿、文化以及旅遊交流空間廣闊,兩地關係歷史悠久且合作前景可觀。李家超強調,積極開展與泉州民營企業間的對接和合作,有助於充分發揮香港在國際金融、創新科技及資本市場方面的獨特優勢。從招商引資、產業升級以及深化國際合作的角度看,香港有望藉此進一步吸引包括韓國創投及私募基金在內的國際資本,儘管部分投資者仍認為對香港創科和證券市場最新發展的認知尚顯不足,仍需進一步說服與市場教育。

與此同時,香港市場也聚焦於科技及金融業的轉型。00888公司積極推動半導體、科技與金融產業的布局,迎向除權息旺季,以期在新一波市場周期中取得先機。另有業界專家指出,穩定幣市場引發熱議,香港在相關牌照發放上採取較為保守的策略,許正宇表示,首階段僅批出少量穩定幣牌照,未來應用場景將主要集中於跨境支付等領域,同時提醒市場勿過度炒作,正如陶冬所言,穩定幣雖具潛力,但應防控風險。

在區域合作方面,澳洲總理訪問中國與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會晤,反映出中澳兩國在經濟與政治領域尋求更多對話與協同。此行不僅涉及經貿往來,也旨在促進科技合作和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加強雙邊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的競爭力。與此同時,國際市場上新台幣表現強勁,5月國際金融業務分行獲利創下今年新低,顯示出亞洲地區貨幣市場風險和收益的重新洗牌。另一方面,南寧搶佔RWA新高地,藉著區位與政策紅利,期望撬動東盟市場的萬億規模潛力,也使該區成為國際資本配置的新熱點。

美國內部除了貨幣與政治動態之外,德州農業局代表在國際貿易中心宣講2億美元農業基金,同時總統對於洪災家屬的慰問舉措也引發輿論關注。這一舉動既是對國內農業經濟的一次強力扶持,也反映出美國在應對災害與經濟下行壓力時,其政府政策的多重取向。市場分析師認為,除了基本面改善外,美國未來的財政政策仍可能兼顧減稅與擴大基礎建設投資,以穩住經濟發展動能。

在人民幣方面,近期存款數據顯示,連續兩個月呈現上升趨勢,有評論認為,儘管近期人民幣存款呈現反彈,但6月以後能否持續上行仍面臨不小挑戰。此外,部分外匯銀行已推出新政策提醒中信卡友注意:自28日起第三類數存戶ATM日領限額調整至1萬元,這反映出金融監管機構在提升資金流動性以及管理風險上的務實姿態。

環球市場的視野同時照射到美國貿易領域,據《國際金融》報導,美國關稅收入本財年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大關,這一數字的飆升與全球貿易環境變化密切相關,也引起了國內外專家的深入探討。藍版5450億特別條例中關於“普發1萬”政策的三讀通過,則要求政府在10月底前開始執行,旨在以政策手段刺激內需並促進就業,這意味著美國在重新審視社會保障與分配政策方面將有新的動作。

歐美市場以外,金融市場的數字化浪潮也在不斷推進。全球行動支付已從領先走向普及,支付App商業模式正面臨新的挑戰。摩根大通及其他金融機構近期試圖引入帳戶資訊使用費,進而影響支付應用的運營模式與成本結構。與此同時,星展銀行則積極教戰,本季度開始提醒投資者在數位資產和行動支付領域尋找新的投資機會和優化資產配置。

此外,與人民幣國際化相關的討論再次成為熱點話題。華僑時報認為,目前正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絕佳時機,地緣政治動盪和全球貨幣版圖的深刻調整,均為人民幣走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提供了契機。但同時,市場參與者也需警覺快炒穩定幣可能帶來的價格波動與技術風險,久利生則提醒投資者在進行穩定幣投資前應充分認識市場風險,切勿盲目跟風。

在中東地區,迪拜的一樁房地產交易備受注目。Arada以34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Akala位於DIFC的最大公寓,這一交易不僅被視為該區豪宅市場的一次大型資本運作,也反映出全球資產配置轉向新興市場以及中東房地產市場逐步走向成熟。此外,統一集團與中信銀行聯名發行的新卡產品,將打造自主的OPENPOINT系統,進一步擴大消費者在日常支付中的跨界整合與獨立性。

從外匯市場來看,當天台幣匯率維持在29至29.8元之間波動,而英鎊則呈現短線偏弱趨勢,反映出各主要貨幣在全球市場動盪中的微妙調整。銀價方面亦創下近14年新高,這使得投資者開始重新評估避險資產的重要性,尤其在地緣政治緊張與市場流動性變化的背景下,黃金和白銀等貴金屬有望成為資本避風港。

政治層面上,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針對烏克蘭衝突問題發表聲明時表示,若能解決該衝突,北韓將“無條件支持”相關和平進程,這一立場雖然在國際上引發爭議,但也顯示出區域內各國面臨複雜多變的外交環境。另一方面,外交公署嚴正表態,對美國在香港議題上單邊制裁及抹黑行為表示強烈不滿,認為這種政治操弄行為損害了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基石。

最後,金融市場的整體動態中,美聯儲內部與外界的互動亦引起高度關注。近期有消息顯示,Fed內部“傳聲筒”暗示白宮有意藉某些理由迫使鮑威爾下台,此舉將對未來美國金融政策產生深遠影響。與此同時,國內外市場觀察家也在密切關注包括特首顧問團與相關政策午餐會的最新動態,預計這些政策調整與市場反應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逐步顯現。

綜上所述,今日國際金融新聞涵蓋從美國內部的政經博弈、亞洲區域合作拓展到中東與全球各主要市場的資本流動與政策變遷。全球投資者、政策制定者和市場參與者均需密切關注這些動態,審慎評估風險與機遇,以在複雜多變的國際金融環境中把握未來發展脈絡。